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两种临床表现形式,其发生、发展受到遗传和获得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暴露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复杂疾病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其发生受多个微效基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存在基因–基因、基因–环境间相互作用[1]。
【获得性因素】
目前已知的VTE获得性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妊娠/产褥期、制动、手术、创伤、肿瘤、静脉血栓既往史、口服避孕药物、激素替代治疗等。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抗凝因子基因功能丧失(LOF)、促凝因子基因功能获得(GOF)、纤溶系统基因功能异常和间接促凝的基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改变。VTE呈现出一定的家族聚集性,20%~30% VTE患者家庭中至少还有1名成员也罹患血栓[2]。在欧美国家开展的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VTE发生的影响最多可占至60%[3]。
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可解释VTE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于疑似遗传相关VTE患者,如考虑为已知突变或多态性可选择针对有限变异位点的检测技术,如考虑为未知变异位点或单基因病可选择NGS;同时可利用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GRS)对VTE风险进行量化。
遗传风险评分
风险评分(risk score)是流行病学研究中评价风险预测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4],纳入遗传易感因素进行风险评分,从而评价遗传易感因素在风险预测模型中的效果的方法称为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GRS),分为简单GRS和加权GRS,其中加权GRS被广泛应用。(常见GRS模型见下表):
多基因风险评分
OR-GRS模型现常被称为PRS(Polygenic Risk Score,多基因风险评分),是一种以OR值为效应的遗传风险评分,是目前国际上评估和预测个体复杂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常用策略,目前全球已有600余个PRS模型研究成果被纳入PGS catalog数据库,涉及VTE、癌症、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了解自身的疾病遗传风险,从而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在精准医疗等领域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PRS模型预测反映的是相对风险,并不是绝对风险。绝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是遗传和环境(比如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等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只有当遗传风险和环境风险同时很高时,一个人才会真正发病。因此,PRS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较早改变/纠正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来达到遏制高遗传风险疾病的发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基因风险评分主要针对的是多基因遗传疾病,比如二型糖尿病、VTE、冠心病、哮喘和一些癌症等等,这类疾病的特点是缺乏主效基因(对疾病发生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因)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遏制其发生发展。PRS在临床疾病精准预防中的应用可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 基于PRS的疾病一级预防
通过PRS筛选出高遗传风险人群,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实现延缓或避免疾病发生。
· 基于PRS的疾病二级预防
PRS为部分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筛查起始年龄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实现早诊早治。
· 基于PRS的疾病三级预防
PRS为个体化治疗决策和预测患者预后情况方面提供重要信息。
编后语:
VTE遗传风险因素具有高度异质性,其风险权重和独立性差异显著[9-12],近年来,随着医院内VTE防控体系工作的推进,构建VTE风险评估规范已经成为落实静脉血栓防控工作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临床在VTE遗传因素/或先天性血栓形成的倾向方面的评估缺乏有效指标和标准,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准确的VTE风险评估。因此,明确、有效、方便的VTE遗传因素/或先天性血栓形成倾向评估方法将对于实现准确的VTE风险评估和有效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月21日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10月17日
2024年09月20日
2024年09月09日
2024年09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