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漏诊率、高误诊率的特点。研究表明,VTE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指数上升,且老年人VTE死亡率处于升高状态。但过往研究对高风险的老年群体关注明显不足,由于其发病过于隐匿,因静脉血栓致死的老年人死因甚至常被误判为心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共识中指出“根据既往数据,老年人群 VTE 30 天死亡率10.6%,由于只有部分死亡病例在生前得到正确诊断,在结合尸检数据后,老年人群 VTE 30 天内死亡率高达30%。”由此可见老年人静脉血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老年人VTE的危险因素
VTE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全身性疾病,其中散发性VTE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病理性因素包括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瘀滞以及慢性炎症增加等,而上述病理性因素的危险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高龄是老年人患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还有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因素以及一些获得性危险因素,包括:衰老致血管及凝血功能改变,患者认知水平下降,体质量指数超标,创伤、手术及制动,充血性心脏病、慢性肾病等内科疾病,恶性肿瘤等。共识建议:老年急性VTE患者,建议积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可去除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骨折、急性内科疾病、制动因素等)和非可去除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而对于未能明确诱发因素的老年VTE患者,如亲属确认静脉血栓病史,建议进行易栓症筛查。
老年人VTE的临床表现
老年人VTE的临床表现形式包括DVT和PTE。
老年人DVT的临床表现大多发生在下肢,其主要症状如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往往较轻,超过80岁的患者常无DVT典型症状。急性DVT多发于住院、养老机构、卧床、坐轮椅和失能人群,以突发的肢体肿胀、疼痛、张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下肢沉重感。老年人的感觉功能减退,上述症状常不典型。
PTE与血栓的大小、阻塞的部位和患者的基础情况相关,且没有突出的特异性。老年人发生PTE时晕厥、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更常见。综上,相较一般人群,老年患者缺乏典型VTE的症状,临床表现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能和老年人群并发心脏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有关。这使得VTE在老年患者中更具隐匿性,需要更加精准疾病风险预测手段识别高风险群体加以重点监护与预防。
老年人VTE的预防
VTE的预防措施包括: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根据老年患者的VTE风险等级(非手术老年患者建议选用Padua评分量表进行VTE风险评分,手术老年患者建议选用Caprini评分量表(2005年版))进行VTE预防措施的选择:
VTE风险为低危的老年人群,其预防措施以健康教育、鼓励活动为主,也可以选择机械预防;
VTE风险为中危或高危的老年人群,如有抗凝禁忌证,建议单用机械预防;
VTE风险为高危的老年人群,如无抗凝药物应用禁忌,建议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VTE风险评估中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目前临床采用的Caprini 评分量表(见下图)及Padua评分量表中包含了遗传因素F5 Leiden突变和F2 G20210A突变,但这两个基因突变被证实在欧美人群比较常见且属于优势基因,而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几乎为零!因而我国临床采用Caprini评估表进行VTE风险评估时遗传危险因素的评估值只能以零值计算,使得遗传风险因素成为空白。
2023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时代基因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团队联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Venous and Lymphatic Disorders(血管外科杂志:静脉和淋巴疾病)》上发表的题为“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polygenic risk model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中国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症多基因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优化研究)”的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人群遗传危险因素评估的新方法——VTE PRS-53(区分度为0.748)及其精简模型VTE PRS-10(区分度为0.718),区分度超过了2012年荷兰莱顿医学中心发表在国际顶刊《BLOOD》的PRS-31(区分度为 0.70)及其精简的PRS-5(区分度为0.69),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缺乏中国人VTE遗传风险评估的空白。
老年人VTE的治疗
老年患者VTE的药物治疗
由于老年人存在多种疾病,在各种 VTE 的治疗研究中均无明显代表性,所以对于老年人 VTE治疗的最佳方案及抗凝的持续时间并未确定。《2021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给出了老年人常用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华法林( VKA)
治疗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开始时,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10d,与VKA重叠后替换为VKA,VKA 0.83~1.25mg(初始剂量0.83mg,1次/天)给药,INR达标后停用LWMH,口服3个月。
对高龄住院VTE患者,临床需关注其全身情况,并针对性采取安全剂量与除药物外的其他有效措施,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考虑置入静脉滤器,同时行LMWH治疗,禁止服用VKA。
老年患者对VKA的敏感性增加,适度抗凝(1.6~2.5,INR)似乎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通常用药时需要减少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建议每两个月监测一次INR。
肝素类
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PTE)和部分次大面积PTE患者适于用LMWH抗凝;对于需迅速扭转病情、高出血风险、过度肥胖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的老年PTE患者推荐普通肝素(UFH)抗凝,而血小板减少或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史的PTE患者应使用非肝素类药物治疗。
VTE的预防:LMWH和低剂量UFH作为预防的首选方案,老年人不改变剂量和疗程。静脉UFH相关的出血风险<3%,而且出血发生率随着肝素剂量和年龄(>70岁)的增长而增加。
老年人近端DVT的长期治疗中,固定剂量依诺肝素与口服抗凝药物相比,疗效相似,前者可能有更少的出血并发症。
需要长期LMWH抗凝治疗的老年人,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因此对此类患者,应考虑定期监测骨密度,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
新型口服抗凝药
急性VTE患者可选择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的单药治疗,不需要初始肝素治疗。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可以固定剂量给药,无需频繁的实验室监测,且不用频繁调整剂量。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口服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形成,并不会明显增加术中及术后手术部位的出血量,对其他部位的出血也无促进作用。
对于糖尿病老年患者,阿哌沙班预防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优于依诺肝素,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不影响空腹血糖。
对于年龄大于75岁且伴有肾功能异常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尤其是对于低体重的老年女性患者。NOACs与VKA相比,VTE复发和大出血风险可能显著降低。
溶栓治疗:急性中央型或混合型老年DVT患者,如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建议选用导管溶栓术(CDT)治疗。
静脉活性药物:DVT或PTS的老年患者,建议静脉活性药物作为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高压所致炎症的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
老年人VTE的压力治疗
VTE的压力治疗包括:
弹性绷带(elasticbandage)
梯度压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stockings,GCS)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
老年人VTE的腔内治疗
老年人VTE根据血栓累及位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血栓形成的时间等,可以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式,对于腔内治疗也需要仔细评估后进行选择。
综上,基于老年人群VTE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和出血率高的现状,提升VTE的有效预防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建立基于老年人群人群特征评估抗凝用药剂量、药物种类和监测手段的精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为平衡老年人群VTE和出血的双高倾向,进一步探究老年人群VTE形成的机制,通过模型精准识别适合进行药物预防的高危人群是降低老年人群VTE发生率与致死率的关键。
2025年03月21日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10月17日
2024年09月20日
2024年09月09日
2024年09月04日